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设为首页 | 收藏网站
当前所在页面:科协首页 / 科学家精神
“中国天眼”重磅成果发布!我们非常想念他……
发布时间:2022-04-07 14:44:49 浏览量: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1932.jpg

2021年12月19日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全景(维护保养期间摄,无人机照片)

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

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

2021年

科学家依托“中国天眼”FAST

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

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;

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

取得重大进展;

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;

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

及其双峰结构;

……

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

FAST已成为

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

未来将产出

更多深化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成果
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1941.jpg

2021年12月19日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馈源舱(维护保养期间摄)

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

中性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,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,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。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庆道冲、李菂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,利用FAST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,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“磁通量问题”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。

快速射电暴(FRB)是宇宙中最明亮射电爆发现象,起源未知,是天文学最新热点之一。国家天文台李菂、王培、朱炜玮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FAST对快速射电暴FRB121102进行观测,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,获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,超过此前本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的爆发事件总量,首次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。
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1947.jpg

2021年12月19日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全景(维护保养期间摄,无人机照片)

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

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。国家天文台韩金林领导的FAST重大优先项目“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”在不到两年时间里,新发现279颗脉冲星,其中65个为毫秒脉冲星,在双星系统中的有22颗。截至目前,FAST共发现约500颗脉冲星,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。

其中,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研究成果论文于北京时间2022年1月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正式发表。

被誉为“中国天眼”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(FAST),是观天巨目、国之重器。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,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,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。

据悉,FAST自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,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,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。2021年3月,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,已有14个国家(不含中国)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启动科学观测。

中国天眼这些让我们自豪的成就

有一个人功不可没

他就是——南仁东

南方有仁东

追寻天星梦

“中国天眼”之父南仁东

二十多个寒来暑往

8000多个日日夜夜

他用自己生命的近三分之一的时光

在世界天文史上

镌刻下新的中国高度
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2348.jpg

群山之中的FAST工程(2016年9月24日摄)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

“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,我们没有,我挺想试一试。”

为了这句话

他拄着竹竿

执着地奔走在大山深处

喝浑水、吃冷干粮

踏遍上百个窝凼

“为了选址

南老师当时几乎踏遍了

那里的所有洼地”

他原本乌黑的胡子和头发

也渐渐变得斑白起来
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2011.jpg

这是2010年8月拍摄的南仁东  新华社发(张蜀新 摄)


就在“中国天眼”即将建成之际

南仁东被确诊为肺癌

然而手术后仅仅3个月

他就再次出现在施工现场

他从未有一刻

忘记过自己的科研事业
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2020.jpg

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(2013年12月31日摄)

新华社发(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)


2017年9月15日 

他永远离开了我们

一年后

天上多了一颗“南仁东星”

或许

他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

继续守望着

这片他挚爱一生的土地


微信图片_20220407142028.jpg


他的眼睛闭上了

中国的“天眼”却慢慢睁开了

世界天文史因他而改变

每逢听到他的名字

我们总能骄傲着落泪

不仅仅是南仁东

纵观时间长河

那一个个身影前赴后继

一次次科学技术

创新突破的身后

是一代代科学家

久久耕耘的付出与坚守

向南仁东先生致敬!

向所有的他们致敬!


来源:新华网·宝藏青年工作室综合新华社等

记者:张泉、宋晨

| |

主办: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
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,联系人(办公室):0871-63639710 

ICP备案号:滇ICP备05008566号 滇公网安备:53010202001151号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

今日头条号

抖音号